学生说 | 青苹果毕业生谈之林诺思


17
咨询:0591-87115535

楼道里的行李来了,走了,从福建到北京不是一张机票的距离,而是四年。

高二的暑假,一张意外的传单闯入我的生活,本一线徘徊的不高不低的分数和眼高手低的心态都让高三的前奏显得十分焦虑,其实没有询问太多,便毅然决然的报了名,我并不知道,从那时候起,我人生的轨道已经开始重新铺设了。

由于家庭关系的种种复杂情况,当时所有的报考目标就是离他们远点,越远越好,但又考虑到不想变成雪人,于是,北京成为了我最合适的选择。初生牛犊不怕虎,不知道中传、北影有多难,毫无概念和比较,那股傻劲也许不会再有,只是怯生生的告诉矫健,我要去北京。

第一次发现电影是这样看的?第一次明白这个领域有这么多的未知?第一次发现年轻的我们如此有生命力。从学校呆板的学习里解脱出来的我们是如此鲜活,在面试课上的真诚袒露可以撕心裂肺,在叙事散文的文字里可以肆意挥洒,在影评的论述里与自己的思想进行博弈。也许,这才是年轻的我们该有的样子。小晚会上,我还记得同班的吉他大拿金山,唱歌很有魅力的柔芝,三中的小美女祁珂,这些名字和人是我第一次见证的有梦想的力量。分数不再无情,而是充满了创造力。

在鲜活的中间,我似乎仍显刻板,我开始思考,我到底要什么?这个问题,决定了我能走多远,多高,多久。

入学第一年,仅11人的教室里,老师的眼神不曾落在我的身上,老师的提问里不曾期待过我的答案,因为,一无所知的我,那一刻显得多么的格格不入。证明自己和寻找自己成了我大学四年最重要的课题。

还记得在艺考考场里,和老师打趣说着自己最喜欢的电影《举起手来》,是因为爸妈不让用电脑,CCTV6滚动播放最多的便是我看的最多的。观片量成了此时衡量我水平的另一个分数。从零开始的学习,买了两个2T硬盘,找同学拷下他们手上所有的电影,每天4-5部的观片速度,每周3000-5000字的作业量,2本专业书的学习速度,感到气馁时就带上坐垫,带着纸巾,固定时间固定位置,哭完再回去继续学,那时候我十分怀疑,我真的适合吗?我到底要什么?

大二才开始跟上同学们的学习脚步了,也能在课堂上说上话,能发言了。不过,无框架的知识体系对于浩瀚的电影领域来说简直是灾难。电影学系是电影理论专业,而电影只是社会缩影的一个切面,深入的了解电影需要丰富的历史、社会、政治、文化等知识,要学习艺术史、美术史、音乐史、语言学、精神分析、文化分析、性别学、电影史学等等内容,仅大一大二就有五六个北大中文系的老师来给我们上课,从头学习中国哲学和西方哲学,一周一本书,一周一篇读书笔记的工作量的确使我很快的建立好了自己的学习方式和学习体系。

大三,我终于感受到了知识冲击之后的快乐,系主任和图书馆馆长的两门中国电影史课,使我连续一年都保持每周阅读至少6-8本专业书,需要整理完整的读书笔记和课堂讲稿,似乎,到了大三,我才明白了一点点,电影是什么?我要什么?

记得入学时陈山老师的一番话,大一时不知道自己不知道,大二的时候知道自己不知道,大三的时候不知道自己知道,大四的时候知道自己知道。我只想停留在大二那个阶段,学会对知识谦卑,学会对自己下狠手,学会对未来敬畏。

以第一的成绩获得保研名额之后我又一次陷入迷茫,读研是我想要的吗?学习理论是我所追求的吗?我要的是什么?

今天我知道了,我要的是更好的自己,无他人无关的,更好的自己。

福州到北京,不是一张机票的距离,是心态、能力、眼界的距离,而这段距离,我走了四年。带着名校的光环,与明星做同学,接受全国最前沿的最顶尖的老师的教学,参加最高端的学术座谈,每年的电影节琳琅满目,就算再哭三年,北影这个选择我也永远不后悔。

这里的人,就如我曾经在青苹果里所遇到的他们一样,是有梦想的力量,是鲜活的生命,是有追求的坚定,这四年,我学会了接受自己的不优秀,学会了对世界说不,学会了做自己。

我不能想象,如果那时候没有那张传单,没有那个选择,现在的自己在哪里?

在哪一所平平无奇的学校里,过着平平无奇的生活,等待着平庸的未来。

努力不一定会赢,但不努力一把连赢得机会都没有。你,想做什么样的人?

 

 

青苹果传媒艺考培训

学生说 | 青苹果毕业生谈之林诺思


学生说 | 青苹果毕业生谈之林诺思...

楼道里的行李来了,走了,从福建到北京不是一张机票的距离,而是四年。

高二的暑假,一张意外的传单闯入我的生活,本一线徘徊的不高不低的分数和眼高手低的心态都让高三的前奏显得十分焦虑,其实没有询问太多,便毅然决然的报了名,我并不知道,从那时候起,我人生的轨道已经开始重新铺设了。

由于家庭关系的种种复杂情况,当时所有的报考目标就是离他们远点,越远越好,但又考虑到不想变成雪人,于是,北京成为了我最合适的选择。初生牛犊不怕虎,不知道中传、北影有多难,毫无概念和比较,那股傻劲也许不会再有,只是怯生生的告诉矫健,我要去北京。

第一次发现电影是这样看的?第一次明白这个领域有这么多的未知?第一次发现年轻的我们如此有生命力。从学校呆板的学习里解脱出来的我们是如此鲜活,在面试课上的真诚袒露可以撕心裂肺,在叙事散文的文字里可以肆意挥洒,在影评的论述里与自己的思想进行博弈。也许,这才是年轻的我们该有的样子。小晚会上,我还记得同班的吉他大拿金山,唱歌很有魅力的柔芝,三中的小美女祁珂,这些名字和人是我第一次见证的有梦想的力量。分数不再无情,而是充满了创造力。

在鲜活的中间,我似乎仍显刻板,我开始思考,我到底要什么?这个问题,决定了我能走多远,多高,多久。

入学第一年,仅11人的教室里,老师的眼神不曾落在我的身上,老师的提问里不曾期待过我的答案,因为,一无所知的我,那一刻显得多么的格格不入。证明自己和寻找自己成了我大学四年最重要的课题。

还记得在艺考考场里,和老师打趣说着自己最喜欢的电影《举起手来》,是因为爸妈不让用电脑,CCTV6滚动播放最多的便是我看的最多的。观片量成了此时衡量我水平的另一个分数。从零开始的学习,买了两个2T硬盘,找同学拷下他们手上所有的电影,每天4-5部的观片速度,每周3000-5000字的作业量,2本专业书的学习速度,感到气馁时就带上坐垫,带着纸巾,固定时间固定位置,哭完再回去继续学,那时候我十分怀疑,我真的适合吗?我到底要什么?

大二才开始跟上同学们的学习脚步了,也能在课堂上说上话,能发言了。不过,无框架的知识体系对于浩瀚的电影领域来说简直是灾难。电影学系是电影理论专业,而电影只是社会缩影的一个切面,深入的了解电影需要丰富的历史、社会、政治、文化等知识,要学习艺术史、美术史、音乐史、语言学、精神分析、文化分析、性别学、电影史学等等内容,仅大一大二就有五六个北大中文系的老师来给我们上课,从头学习中国哲学和西方哲学,一周一本书,一周一篇读书笔记的工作量的确使我很快的建立好了自己的学习方式和学习体系。

大三,我终于感受到了知识冲击之后的快乐,系主任和图书馆馆长的两门中国电影史课,使我连续一年都保持每周阅读至少6-8本专业书,需要整理完整的读书笔记和课堂讲稿,似乎,到了大三,我才明白了一点点,电影是什么?我要什么?

记得入学时陈山老师的一番话,大一时不知道自己不知道,大二的时候知道自己不知道,大三的时候不知道自己知道,大四的时候知道自己知道。我只想停留在大二那个阶段,学会对知识谦卑,学会对自己下狠手,学会对未来敬畏。

以第一的成绩获得保研名额之后我又一次陷入迷茫,读研是我想要的吗?学习理论是我所追求的吗?我要的是什么?

今天我知道了,我要的是更好的自己,无他人无关的,更好的自己。

福州到北京,不是一张机票的距离,是心态、能力、眼界的距离,而这段距离,我走了四年。带着名校的光环,与明星做同学,接受全国最前沿的最顶尖的老师的教学,参加最高端的学术座谈,每年的电影节琳琅满目,就算再哭三年,北影这个选择我也永远不后悔。

这里的人,就如我曾经在青苹果里所遇到的他们一样,是有梦想的力量,是鲜活的生命,是有追求的坚定,这四年,我学会了接受自己的不优秀,学会了对世界说不,学会了做自己。

我不能想象,如果那时候没有那张传单,没有那个选择,现在的自己在哪里?

在哪一所平平无奇的学校里,过着平平无奇的生活,等待着平庸的未来。

努力不一定会赢,但不努力一把连赢得机会都没有。你,想做什么样的人?

 

  
闽ICP备20006681号-1 Copyright 福州市青苹果艺考培训中心
Top